标准就是话语权,质量就是制高点。太钢方面表示,集团不仅要通过技术研发打破国外垄断,还要通过制定标准引领我国钢铁产业,特别是不锈钢技术的创新方向。其最终目标是,摘取钢铁工业材料方面的皇冠
日前,由太原钢铁(集团)公司负责起草的《笔头用易切削不锈钢丝》行业标准通过全国钢标委审核认定。该标准的制定,源于太钢啃下了自主生产笔尖钢这块国际制笔界的“硬骨头”。业界专家认为,该标准不仅填补了我国该类产品的空白,对于提高我国相关笔头用钢的生产和实物质量水平、打破国外垄断、有效替代进口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必将有力促进我国钢铁行业的提质增效和品种优化升级。
“中国每年要生产380亿支笔,需要用每吨12万元的价格进口1000多吨笔尖钢。然而,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圆珠笔生产国,光鲜数字的背后,却是核心材料高度依赖进口的尴尬局面。”宁波贝发集团品质部经理徐君道说,“笔头分为笔尖上的球珠和球座体。目前,我国国产的球珠,也就是碳化钨球珠,不仅可以满足国内生产需要,还大量出口,但直径仅有2.3毫米的球座体,无论是生产设备还是原材料,长期以来都掌握在瑞士、日本等国家手中。”
面对记者的疑问,徐君道直接带记者来到一台瑞士公司生产的笔头一体化生产设备面前。“生产一个小小的圆珠笔头,需要20多道工序,笔头里面有5条引导墨水的沟槽,加工精度要达到千分之一毫米的数量级。笔头的关键部位,比如说碗口,它的尺寸精度要求为两个微米、表面粗糙度要求0.4微米。”徐君道介绍说,“在笔头最顶端的地方,厚度仅有0.3到0.4毫米。极高的加工精度,对不锈钢原材料提出了极高的性能要求,既要容易切削,加工时还不能开裂,小小笔尖考验的实际上是中国不锈钢生产最高精尖的领域,或者说就是国内最大的不锈钢生产基地——太钢。”
太钢集团技术中心高级工程师王辉绵告诉记者,为了给数百亿支国产圆珠笔安上中国笔头,国家早在2011年就启动了这一重点项目的攻关,太钢当时也参与其中。然而,笔尖钢的研发却没有那么简单,比如说,笔尖钢中包含很多种微量元素,不同的配比会大大影响钢材质量。“如果找不到这个最优配比,中国的制笔行业永远都得进口笔尖钢。”王辉绵说。
回忆起寻找最优配比的过程,王辉绵坦言,已经记不清实验了多少次了。为了找到这个保密配方,太钢的攻关团队必须在没有任何参考的情况下不断地积累数据,调整参数,设计工艺方法。
“突破的灵感来自家常的‘和面’。要想把面和得软硬适中,就要缓慢‘加料’,同样道理,钢水里也要加入工业添加剂。但普通的添加剂都是块状,即便是加入到温度极高的钢水之中,仍然很难融合均匀,唯有把块状添加剂变细、变薄,才能使二者‘水融’,大幅提高切削性。这也就是我们行内所称的‘喂线年的探索、数不清的失败,终于,在电子显微镜的见证下,太钢集团生产出了添加剂分布均匀的笔尖钢。经过10多次终试后,第一批切削性好的钢材出炉了。这批直径2.3毫米的不锈钢钢丝,带着中国制造的骄傲成功迈向市场。
看!用太钢原料生产出来的笔芯又在进行极限测试!在不同的角度下,每只笔芯都要连续不断地书写800米不断线,这已经是对太钢产品的近千次测试。宁波贝发集团测试实验室主任胡省洋说:“通过‘不断书写’等一系列极限测试,我们可以确认,太钢的产品质量和国外相比丝毫不差。”
标准就是话语权,质量就是竞争的制高点。太钢集团技术总监李建民说:“我们不仅要通过技术研发打破国外垄断,还要通过标准的制定引领我国钢铁产业,特别是不锈钢技术的创新方向。我们的目标是摘取钢铁工业材料方面的皇冠。”
“闻新则喜、闻新则动、以新制胜”。秉承着不断创新的思路,2016年,太钢实现利润12.9亿元,其中,新产品的市场贡献率达到70%以上。一支司空见惯的中国笔,正在书写出创新驱动的中国力量!(经济日报记者 刘存瑞)
联系人:石经理
手 机:18106121178(微信同号)
Q Q:460917578
邮 箱:18106121175@www.huidadr.com
官 网:www.huidad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