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彩体育·(中国)官方网站主营:激光打标机机、激光焊接机、激光切割机、激光清洗机等  咨询热线:18106121178
服务热线 全国服务热线:

18106121178

常见问题

杏彩体育:寻链·新质生产力十城演义丨西安创“新”飞高

发布时间:2024-11-22 06:19:50
来源:杏彩体育APP下载 作者:杏彩体育官网入口

  飞机制造,涉及技术之高精尖、产业链条之繁杂,为其他领域难以并肩,被誉为“工业皇冠上的明珠”。

  西安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以下简称“阎良航空基地”)是全国唯一、亚洲最大的航空产业聚集区,也是中国航空事业核心承载地,从螺母到大飞机,航空产业链在这里“一条龙”搞定。有3万多名航空人才支撑着西安航空产业集群的发展,其中既有院士,也有产业工人,还包括高校的人才资源与科研优势。

  航材基地、航空装备、航空培训、航空学院……穿行阎良航空基地,航空产业链上的所有环节,在这里都能找到对应企业。来到西安三角防务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三角防务”),挂着加长车厢的大型货车进进出出。作为基地内唯一的航空锻件供应商,公司的订单以定制为主,供不应求。

  航空锻造属于高端制造业,是支撑飞机和发动机性能提升的重要基石。三角防务有世界单缸压力最大的4万吨航空模锻液压机,阎良航空基地引进落地后,帮助其对接清华大学,校企深度合作,成功合作生产出了第一代产品,促成我国航空大型部件从分段焊接向整体模锻迈进。

  “现在,我们有大中小型锻件、精锻叶片等生产线,实现了在航空领域各种锻件规格、品种均完全覆盖。”三角防务技术部部长宋阿敏说,公司的先进航空零部件智能互联网制造基地在建中,将推动锻件产业链向智能化发展转型升级。

  企业的发展,带动并促进了锻造产业的发展,缘何能做到?在宋阿敏看来,这与身处的产业生态密不可分。

  航空领域有“一代材料、一代飞机”之说,而新材料能否用于飞机,制造是关键。上游的材料供应、下游的飞机制造,在这里都高度密集,每当有新材料、新工艺的研发应用,三角防务都能深度介入,甚至提前深入介入新型号飞机、航空发动机的设计端。

  参与研发,三角防务设立了工程研究中心,有专门团队集中攻关。团队成员不只是公司骨干,还有技术顾问、材料应用研发院校专家、经验丰富的退休人才等——密集的产业生态,让公司能方便地组建专家团队。

  几分钟车程外,西安兴航航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兴航航空”)的生产车间内,无人操作的智能装备正加工着航天零部件。

  “我们研发特种设备,生产出的零部件可以替代进口,大大降低飞机制造成本。”公司副总徐鑫说。以推进“智能装备”的国产化替代为目标,兴航航空聚焦关键环节正开展攻坚。

  和三角防务不同,兴航航空通过“组团”,拥有了自己的创新“小伙伴”——企业牵头,邀请高校院所、关联企业、行业联合会等组成创新联合体,聚焦共性问题,进行产学研合作;与国家数控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3家单位联手,分别成立联合实验室,聚焦具体问题进行研究和应用。

  徐鑫说,通过“组团”,企业代表的市场,和高校代表的科研成果,可以高效地交流,更好地促进校企产学研转化。

  更多这样的“组团”在孵化中。阎良航空基地与西北工业大学(简称“西工大”)联合共建了长安先导航空宇航智能制造实验室,院士领衔的西工大专家团队已入驻。企业在这里可方便地寻找到创新合作伙伴。

  在西安看来,科研的目的是解决生产实践的问题,就应该在生产实践中去找科研方向。企业出考卷,实验室答题,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小气候”,正生长为茂密的“大雨林”。

  近日,西安砺芯慧感科技有限公司(简称“砺芯慧感”)估值再创新高,达1.5亿元。成立不到3年,这家注册资本500万元的科技企业,估值已经翻了30倍。砺芯慧感是依托西工大机电学院“薄膜温度与压力传感器”相关技术成果转化成立的公司,也是西工大孵化的众多项目之一。公司创始人罗剑,另一个身份是西工大副教授。

  几年前,罗剑科研团队研制出了薄膜铂电阻传感器,打破了国外30多年的垄断,相比国外同等产品可降低20%生产成本。这种传感器可广泛用于航空工业、汽车工业、生物医药等领域,仅国内市场需求每年就达3亿支。

  价值高、成本低、应用市场广,砺芯慧感集齐了各种“爆火”元素,但2022年2月注册成立后,也面临资金压力。“成果在转化为产品前,市场前景难测,风投不敢来。”罗剑说。

  关键时刻,西工大出手“帮一把”,统筹资源争取到100万元,帮助建立产线,推动形成产品。仅半年后就拿到了第一笔融资,现已建成国内首条覆盖常温、超低温、超高温薄膜铂电阻自动化生产线。

  “科研成果从基础研究到产品产业化,是一条‘U’型曲线,中间这个凹度,技术成熟度在3到7之间,是成果转化的‘死亡之谷’。”西工大资产公司董事长、国家大学科技园主任符新伟说,西工大构建以科技园为核心的服务体系,助力成果转化跨越“死亡之谷”。

  陕西和四川一样,大院大所多,科研力量强,但也面临着一个共性难题:如何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依托陕西在全国率先启动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试点,围绕航空、航天等重点产业链和创新生态链,西工大有的放矢,以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改革破解“不敢转”、人才评价职称评定制度改革破解“不想转”、横向结余经费出资入股改革破解“缺钱转”,逐步破解难题,业内公认难以逾越的“死亡之谷”,也得以成功跨越。

  具体如何做?符新伟介绍,西工大把知识产权、科技成果转化以及作价投资所形成的股权,交给科技园统筹管理,构建了职务科技成果从知识产权形态到股权形态的全链条管理体系。科技园有组织的开展成果转化,从概念验证,到建设小试中试基地,再到寻找应用场景,积极整合对接各种资源,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孵化器”“加速器”,实现产业化。

  激活沉睡的科技成果,西工大吸引社会资本22亿元,已孵化了50多家直接从事先进制造业和航空产业的企业,其中“链主”企业有7家,有力支撑了当地航空产业发展。

  走向市场后,科研人员兼任企业家。在西安因诺航空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因诺科技”)董事长、西工大教授呼卫军看来,这有利于及时解决企业需要科技赋能的难题。

  因诺科技已发展成为陕西省无人机产业“链主”企业。呼卫军说,以前技术研发和市场隔离,学校的研究成果用不出来,企业需要的研究高校又没做,现在,“相当于搭了一座桥,让市场始终牵引着技术研究的方向。”

  4月初,当采访组来到阎良航空基地时,全国首个陶瓷基复合材料智能制造园区一期刚投产。整个园区占地300余亩、总投资21亿元,将分三期建成。热火朝天的建设下,一个新兴产业正脉动。园区有三个制造中心,生产的产品将为航空航天领域产品更新迭代提供有效支撑;唯一的创新研发中心则主要围绕高铁、汽车、卫星光机、光伏电子、核能等领域进行产品研发,加速民用产业化推广。“项目建成达产后,预计实现年产值20亿元、利税7000万元,带动就业2000人。”西安鑫垚陶瓷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西安鑫垚”)董事长成来飞说。

  材料创新是产业的一大基石,卫星上天、太空探索,一次次成功的背后都有一种特殊的材料在默默支撑,它就是陶瓷基复合材料,也被称为“摔不碎的陶瓷”。

  陶瓷基复合材料是一种全新的结构材料,眼下,其优异特性正支撑新一代航空发动机向更耐高温、更高燃烧效率、更少排放方向发展。

  依托西工大张立同院士“耐高温长寿命抗氧化陶瓷基复合材料及其应用技术”科技成果,西安鑫垚成功孵化并走向市场,获得国投集团投资。陕西瞄准这一新兴产业,确定陶瓷基复合材料产业链为重点产业链,西安鑫垚为唯一的“链主”企业。

  政策支持推动下,这一新兴产业快速成链,形成了我国唯一完整的陶瓷基复合材料产业链。作为载体的智能制造园,将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加速我国陶瓷基复合材料产业化进程。

  走进陕西光子产业链“代表”企业、西安中科微精光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微精”)的加工车间,一台台高速运转的设备,正在米粒大小的材料上进行精细加工,所使用的“工具”是可实现超精细低损伤加工的飞秒激光加工装备。

  飞秒激光可解决常规加工方式难以实现的高、精、尖、硬、难等加工瓶颈,成为超精细微加工技术的最佳选择,是大型飞机、新一代信息技术、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重要支撑技术。

  “9年前,公司成立之初,我们只知道这个技术能用于飞机发动机制造。”中科微精总经理助理李珊说。抱着高精尖的技术,公司创始人到处寻找应用场景,终于,在西安密集的航空产业生态中,实现了产业化。

  始于航空,但不止于航空。目前,中科微精加工的发动机关键部件已经用在了我国新型航空发动机上,并将该技术广泛应用至航空、航天、电子、医疗、汽车等领域。公司的销售网络,也从西安走到了北京、上海等地,辐射全国。

  迅猛发展的,不只是“链主”企业。陕西实施“追光计划”,西安作为全省光子产业发展的重要承载地,推动光子项目转化落地,已形成了光子制造、光子信息、光子传感等产业集群,光子产业总值以每年超50%的速度增加。

  从航空产业到航空先进制造业、从航空材料到新材料、从航空装备制造到智能装备制造……在西安,由创新带来的“新赛道”,越来越多。